人物檢索:陳景榮,38歲,蘭州鐵路嘉峪關供電段玉門高鐵車間工班長,參與蘭新客運專線籌備和聯調聯試等工作。
  陳景榮是一名“老供電”,從去年9月開始,他成了蘭新客運專線的一名“介入人員”。在高鐵建設現場,他心中一直裝著“三句話”。
  陳景榮是主動請纓上高鐵的,參與就意味著更多的奔波與挑戰,也不能像以前一樣正常作息。
  當陳景榮把想法告訴母親時,母親對他說:“我知道你想的啥,你擔心去了高鐵以後就沒時間回來看我了。你放心去,孝順不見得是天天守在父母身邊,在我看來,乾好工作也是孝順。”
  聽了母親這句話,陳景榮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。父親患癌症多年,母親也年邁體弱,但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卻是這樣無私。
  去年11月,剛來高鐵建設現場兩個月的陳景榮趕上了一個最辛苦的大活,那就是給高鐵接觸網放線。一連40多天,陳景榮和施工人員“捆綁”在一起,每天凌晨3點多從駐地出發趕往作業現場,等結束任務再回到駐地時,已是滿天星斗。在工作現場,陳景榮的工作責任重大:材料進場時,每一米網線他都在放線車上用手摸著檢測過。
  “每天基本上只能睡3個小時,得咬著牙才能起床。最享受的反倒是從駐地去現場的那一個半小時的路程,雖顛簸但睡得還很香。”陳景榮笑著說。
  自從來到高鐵建設現場,陳景榮一連二三十天回不了家是常事。有一次,本來安排他回家休息兩天,卻不料又臨時“擱淺”。
  那一天,當陳景榮拿著望遠鏡盯控現場作業時,發現一個硅橡膠絕緣子裙邊有裂紋,他連忙把這個情況向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反饋,要求更換,雙方產生分歧。為徹底解決問題,他決定放棄休息,爬上梯車到高空中拍好細節照片,然後硬是拉著施工方技術人員到電腦上看細節圖,分析利害關係。他的認真勁兒讓施工方技術人員折服,很快安排修複。
  因為回不了家,他總要向妻子“請罪”。妻子反倒給他打氣:“沒事,工作是大事,你安心去乾,家裡的事有我。”
  這段日子,陳景榮的擔子更重了,搭檔能志祥說:“和陳景榮在一起共事,就是讓人感到踏實。他操心,責任心強,技術又過硬,知識面還廣,什麼問題到了他這裡,他總能想辦法處理好。”
  有一次,他們在施工現場發現清泉至石板墩間的分相處隔離開關引線過長,線夾處因風擺作用可能導致折斷。當他們把這個問題反饋到施工單位的技術部門後,按說這個問題的後續解決方案就不再是介入人員的事了。可是,陳景榮卻不這樣認為。他利用工作經驗,結合物理學原理,硬是琢磨出了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,這個方案提交後,得到各方技術人員認可,併在全線路推廣。
  對陳景榮來說,母親、妻子、同事看似簡單的話語,卻代表一份無私的支持、一份親情的鼓勵、一份巨大的信任。陳景榮說,有了這三句話伴他前行,對於將來他更有信心了。
  (原標題:【勞動光榮·勞動圓夢 尋找最美一線工人】陳景榮:“三句話”給了我信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03aiarh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